中西方武學傳承模式比較

 

中西方武學傳承模式比較(彭怡文,2002; 與本會整理)


 

中國武學傳統師徒制

西方競技運動教練制

學習目的

以強身、養身、防禦、終生悟道學習…為目的(多元目的取向),講求中庸之道。

以體育活動、競技、比賽等取向為目的。

教學目標

重視整體全身的協調、身心合一、天人合一的修練方式。

專項專業的訓練:局部的極端化、專業主義、專業分工。

知識複雜度

如:「暗勁」與「化勁」較無法以客觀外在方式衡量,需善用比喻與想像,內隱知識多、重體會(只可意會不可言傳),多元的思考方向。

建立可以客觀衡量的標準:清楚、明確、重視規則,單一的思考方向。

教學模式

精英式的傳承(典範學習):適合少數人、進度因人而異、沒有時間的急迫性、終生學習取向。

組織化、層級式的管理:適合對多數人進行教學、有一定教學程序與系統、講求效率、目標取向。

師生()關係

重視倫理:師徒如父子,通常有:一日為師,終生為父的觀念,關係密切且長久。

教練與學員關係建立在契約的約定上,學習者可隨時挑選專業或適合的教學者,關係淡薄。